人生,因?yàn)橛袣埲保孕扌小U嬲扌械娜耍瑥牟粫タ磩e人的過失與缺點(diǎn)。盯著別人的過失與缺點(diǎn)不放,就是自己的一個(gè)缺點(diǎn)。人生的痛苦,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,一部分在于看不慣別人。
不觀他人過失
別人犯了錯(cuò),如果我們揪住不放,甚至經(jīng)常拿來說事,那么這就成了你的錯(cuò)。而在適當(dāng)?shù)臅r(shí)機(jī)選擇寬容原諒,這就是你的德。格局遠(yuǎn)大的人懂得寬容別人,反而專注尋找、改正自己的過錯(cuò)。格局狹隘的人卻只會盯住別人的錯(cuò)誤不放。
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,這杯水立即變色,不能喝了;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,大海依然是蔚藍(lán)色的大海。為什么?因?yàn)閮烧叩母窬植灰粯?不熟的麥穗直刺刺地向上挺著,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。為什么?因?yàn)閮烧叩姆萘坎灰粯?寬容別人,就是肚量;謙卑自己,就是份量;合起來,就是一個(gè)人的質(zhì)量。
厚德載物
《周易》里講,厚德載物。厚德載物的本質(zhì)就是善良寬容。厚德是善良,用善良的心地去承載萬物,待人接物,包納萬物,就是寬容。懂得厚德載物的人,懂得善良寬容的人,就拿到了人間最好的通行證,為子孫后代種下福田。
清朝時(shí)期,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。兩家毗臨而居,都要起房造屋,為爭地皮,發(fā)生了爭執(zhí)。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,要張?jiān)紫喑雒娓深A(yù)。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,看罷來信,立即做詩勸導(dǎo)老夫人:“千里家書只為墻,再讓三尺又何妨?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(dāng)年秦始皇。”張母見書明理,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;葉家見此情景,深感慚愧,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。這樣,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,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,成了有名的“六尺巷”。張廷玉失去的是祖?zhèn)鞯膸追终兀瑩Q來的確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。
包納萬物
《孟子》中講“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”。意思是,我們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(bào),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“愛人不親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禮人不答,反其敬。我們付出愛,卻沒有得到愛,就該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是從一顆仁愛之心出發(fā)的;管理別人得不到應(yīng)有效果,應(yīng)該反思自己管理的方式;禮敬別人卻得不到回應(yīng),就應(yīng)該反思自己是否是真心敬重他人。
眼睛向外,只看到他人的過失,常常落于嗔恨而于事無補(bǔ)。反求諸己,向內(nèi)反省,往往能找到癥結(jié),獲得利益他人、化解問題的正確途徑。寬容別人,就是修行自己。
關(guān)鍵詞:國學(xu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