傷人最深的從來不是刀子,皮肉的傷,過后結疤了,也就不疼了,但心里的傷,每每想起來,卻還是傷筋動骨。
傷人最深的永遠是這兩個字:語言。
有多少朋友,因為說錯話鬧意見不再往來。
有多少夫妻,因為飆狠話傷尊嚴斷了關系。
這個世上,傷人最深的永遠是語言,它如一把利劍直插心臟,它像一盆冰水把情澆滅。
好好說話,是我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必修課。
我們每天都說話,卻很少有人關注和講究說話的藝術。
醫學博士佐藤富雄說,你嘴上所說的就是你的人生。
“贈人以言,重于珠玉;傷人以言,甚于劍戟。”會不會說話、怎么說話,每時每刻都在影響我們的生活,甚至健康。
“有話不能好好說”成了通病
“你懂什么,別管我!”
“哎呀,我都知道,能不能別嘮叨了?”
“和你說有什么用?你又幫不上忙!”
你說過或者聽過這類話嗎?
聽過之后是什么反應?也許是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默,也許在轉過身之后離開。
一句安慰的話,讓人溫暖,一句冷硬的話,讓人心寒。你讓家人的心傷了幾回?有沒有半分悔意?
在外打拼的兒子工作很忙,已經過了下班時間,母親打來電話問他什么時候回家,兒子不耐煩地說:“還沒忙完呢,我都跟你說了很忙,你真是。”
母親落寞地掛了電話,嘴里嘟囔道:“都不知道你在忙什么。”
隔了一會兒,母親再次撥通兒子電話:“你到哪了?”
兒子的語氣更加不耐煩:“又干嗎?我這邊的事情很重要,好了好了!”
母親的話還沒說完,兒子就把電話掛了,留下母親一臉的無奈和委屈。
網上也充滿戾氣,《中國青年報》一項6377人參與的調查顯示,55.7%的受訪者覺得網上常有不好好說話、動輒惡語相向的情況。
有話不能好好說,似乎成了現代人通病,在生活中各個角落蔓延。
刻薄言語傷人又傷己
古語稱:“美言美語受人敬,惡言惡語傷人心。”
不好好說話會讓人際關系變得緊張,壓力增大,這不僅影響心理健康,還會增加身體的患病幾率。
加拿大阿卡迪亞大學的研究顯示,精神焦慮、敏感多疑的人,易患中風、心臟病、高血壓以及潰瘍、腸胃疾病等。
美國楊百翰大學研究發現,夫妻喜歡拌嘴會導致心絞痛的危險增加3.5倍。
對于中老年人而言,如果經常大吼大叫、火冒三丈,很可能影響免疫系統。
更為嚴重的是,如果父母“不好好說話”,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持續一生。
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霍妮發現,父母奚落、羞辱、無端指責孩子,會損害其安全感,孩子會對父母產生“基本敵意”,進而形成“基本焦慮”,長大后會對他人抱有預期的敵意,缺乏與人友善交往的技巧。
成熟的父母不應對孩子疾言厲色,否則孩子長大后也會這樣對你。
這些話最傷家人的心
家人在一起時間長了,有時也會有“如履薄冰”的感覺,不小心說錯一句話,可能就帶來一場家庭大戰。
其實,只要留心,避開那些可能讓人心里不舒服的“雷區”,就能打造溫馨、甜蜜的氛圍。
尤其是以下這些話,最傷家人的心,請以后千萬不要再說了。
對待父母,別隨意否定和拒絕。
年老的父母心理其實特別脆弱,他們希望繼續實現自己的價值,對孩子、孫子有所貢獻。
因此,對老人,那種否定他們的付出和做法、拒絕他們的關心和美意的話,一定要避免。
比如,“好了,我知道了,別再啰嗦了”、“煩不煩啊,不要老念叨了”、“讓我們來,這兒沒您的事”、“我的事不要你管”、“我已經長大了,自己的事情自己有分寸”等。
對待愛人,別任意評價和比較。
無論成功失敗,每個人最希望得到的都是伴侶的贊美和肯定。哪怕他做得不好,可能出發點也是為了讓家人更開心。
因此,對愛人的所作所為,不要肆意做出評價,更不要和別人比較。
類似于“你怎么會弄成這樣”、“都是你的錯”、“還不如我自己做呢”、“看別人怎么都那么好”等語言,以及評價他的親朋好友的話語,比如“你這個朋友真怪”、“你媽怎么老這樣啊”等,千萬要避免,以免傷人于無形。
對待孩子,別輕易命令和批評。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多一份鼓勵,就多一份自信;多一次機會,就多一點成長。
因此,對孩子盡量不要用下命令的語氣,以及批評式的教育方法。
比如,“今天下午不許去打球”、“別總是亂花錢”、“這次考這么差,期末考試怎么辦”、“你就不能認真一點嗎”、“沒見過你這么笨的”、“再哭,小心我揍你”……這樣的語言,最好不要在家里說。
記得《奇葩說》黃執中說過:
“人生的困擾,說到底,十之八九,問題都出在人際關系。而人際關系的困擾,說到底,十之八九,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。”
因為在意,你的話語有力量;因為關心,你的語氣有意義。
好好說話,冷靜但不冷漠,堅定但不堅硬。
請記住:說,是一種能力;不說,是一種智慧。
1、急事,慢慢地說
遇到急事,如果能沉下心思考,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說清楚,會給聽者留下穩重、不沖動的印象, 從而增加他人對你的信任度。
2、小事,幽默地說
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,用句玩笑話講出來,就不會讓聽者感覺生硬,他們不但會欣然接受你的提 醒,還會增強彼此的親密感。
3、沒把握的事,謹慎地說
對那些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,如果你不說,別人會覺得你虛偽;如果你能措辭嚴謹地說出來,會讓人 感到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。
4、沒發生的事,不要胡說
人們最討厭無事生非的人,如果你從來不隨便臆測或胡說沒有的事,會讓人覺得你為人成熟、有修 養,是個做事認真、有責任感的人。
5、做不到的事,別亂說
俗話說“沒有金剛鉆,別攬瓷器活”。不輕易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,會讓聽者覺得你是一個“言必信, 行必果”的人,愿意相信你。
6、傷害人的事,不能說
不輕易用言語傷害別人,尤其在較為親近的人之間,不說傷害人的話。這會讓他們覺得你是個善良的 人,有助于維系和增進感情。
7、傷心的事,不要見人就說
人在傷心時,都有傾訴的欲望,但如果見人就說,很容易使聽者心理壓力過大,對你產生懷疑和疏離。同時,你還會給人留下不為他人著想,想把痛苦轉嫁給他人的印象。
8、別人的事,小心地說
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安全距離,不輕易評論和傳播別人的事,會給人交往的安全感。
9、自己的事,聽別人怎么說
自己的事情要多聽聽局外人的看法,一則可以給人以謙虛的印象;二則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明事理的人。
10、尊長敬老的事,多聽少說
年長的人往往不喜歡年輕人對自己的事發表太多的評論,如果年輕人說得過多,他們就覺得你不是一 個尊敬長輩、謙虛好學的人。
11、兩個人的事,商量著說
夫妻之間,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責,而相互商量會產生“共情”的效果,能增強夫妻感情。
12、孩子們的事,開導著說
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,非常叛逆,采用溫和又堅定的態度進行開導,可以既讓孩子對你有好感,愿意 和你成為朋友,又能起到說服的作用。
水深則流緩,語遲則人貴。 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說話,卻要花數十年時間學會閉嘴。
關鍵詞:國學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