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之饑,以其上食稅之多,是以饑。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。民之輕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,是以輕死。夫唯無以生為者,是賢于貴生。
mín zhī jī , yǐ qí shàng shí shuì zhī duō , shì yǐ jī 。
民之饑,以其上食稅之多,是以饑。
mín zhī nán zhì , yǐ qí shàng zhī yǒu wéi , shì yǐ nán zhì 。
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。
mín zhī qīng sǐ , yǐ qí shàng qiú shēng zhī hòu , shì yǐ qīng sǐ 。
民之輕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,是以輕死。
fū wéi wú yǐ shēng wéi zhě , shì xián yú guì shēng 。
夫唯無以生為者,是賢于貴生。
關鍵詞:老子,道德經
人民所以遭受饑荒,就是由于統治者吞吃賦稅太多,所以人民才陷于饑餓。人民之所以難于統治,是由于統治者政令繁苛、喜歡有所作為,所以人民就難于統治。人民之所以輕生冒死,是由于統治者為了奉養自己,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凈了,所以人民覺得死了不算什么。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,才比過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。
“民之饑,以其上食稅之多,是以饑。”
人民之所以饑餓,是因為統治者要的稅太高,因此人民陷于饑餓。
“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。”
人民之所以難治,是因為統治者強作妄為,因此難以統治。
“民之輕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,是以輕死。”
人民之所以輕死,是因為統治者使人民無法生存,因此不怕飯死罪(輕死)。
“夫唯無以生為者,是賢于貴生。”
因此統治者恬淡無為比強取豪奪要高明得多。
上一章里,老子對嚴苛的政治壓迫給予了抨擊,要求統治者善待民眾。這一章里,老子又對繁重的經濟剝削進行指責。在《道德經》里的七十二章、七十四章、本章和七十七章,內容基本上都是對統治者進行無情揭露和嚴正警告。他認為,寬容的政治,比暴虐的政治要高明得多。因為,一旦人民不畏懼死亡而進行反抗,為求生存而暴動,那樣,統治者的日子就不好過下去。
[長篇大論]
平常是道
南泉因趙州問:「如何是道?」泉云:「平常心是道。」州云:「還可趣向否?」泉云:「擬向即乖。」州云:「不擬爭知是道?」泉云:「道不屬知,不屬不知;知是妄覺,不知是無記。若真達不擬之道,猶如太虛廓然洞豁,豈可強是
非也。」州於言下頓悟。
無門曰:「南泉被趙州發問,直得瓦解冰消,分疏不下。趙州縱饒悟去,更參三十年始得!」
頌曰: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: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
即心即佛
馬祖因大梅問:「如何是佛?」祖云:「即心是佛。」
無門曰:「若能直下領略得去,著佛衣,喫佛飯,說佛話,行佛行,即是佛也。然雖如是,大梅引多少人,錯認定盤星。爭知道說箇佛字,三日漱口,若是箇漢,見說即心是佛,掩耳便走。」
頌曰:「青天白日,切忌尋覓;更問如何?抱贓叫屈。」
非心非佛
馬祖因僧問:「如何是佛?」祖曰:「非心非佛。」
無門曰:「若向者里見得,參學事畢。」
頌曰:「路逢劍客須呈,不遇詩人莫獻;逢人且說三分,未可全施一片。」
智不是道
南泉云:「心不是佛,智不是道。」
無門曰:「南泉可謂老不識羞,纔開臭口,家丑外揚。然雖如是,知恩者少。」
頌曰:「天晴日頭出,雨下地上濕;盡情都說了,只恐信不及。」
路逢達道
五祖曰:「路逢達道人,不將語默對,且道:將甚么對?」
無門曰:「若向者里對得親切,不妨慶快!其或未然,也須一切處著眼。」
頌曰:「路逢達道人,不將語默對;攔腮劈面拳,直下會便會。」
1、有為:繁苛的政治,統治者強作妄為。
2、以其上求生之厚:由于統治者奉養過于豐厚奢侈。
3、無以生為:不要使生活上的奉養過分奢侈豐厚。
4、賢:勝過的、超過的意思。
5、貴生:厚養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