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ī zhòng ní
|
shī xiàng tuó
|
gǔ shèng xián
|
shàng qín xué
|
昔 仲 尼
|
師 項 橐
|
古 圣 賢
|
尚 勤 學
|
關鍵詞:三字經
【解釋】從前,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,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,孔子就曾向他學習。像孔子這樣偉大的圣賢,尚不忘勤學,何況我們普通人呢?
【啟示】孔子曾經拜郯子學禮儀;拜長弘和師橐學樂曲;拜老子學人生哲學。孔子曾說過:三個人一起同行,其中一定有一個人值得我向他學習和效法的”。
【故事】春秋時代,有一次,孔子與學生坐著馬車出門,在途中看到許多孩童在路邊嬉戲。其中有個叫相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獨自玩著筑城的游戲。孔子的弟子便走到小孩的身邊,告訴他車子要經過,請他道路旁玩,只見項橐理直氣壯地對他們說:“我只聽過馬車饒著城走,沒聽過拆城讓馬車過的道理。”孔子聽了小孩的話,便對他說:“你小小年紀,卻懂得很多嗎!”“小魚生下來幾天就可以在水中自在地游來游去,而兔子生下三天,就能跑好遠,我的年紀不他們都大,當然應該懂很多事了。” 孔子聽到項橐不服氣的回答,便決定考考他。“你知道什么山沒有石頭?什么樹沒有樹枝?什么火沒有煙嗎?”“土山沒石頭,枯樹沒樹枝,螢火蟲沒煙。”項橐這個小朋友是不是很聰明呢?
【賞析】
孔子是圣人,是中國的萬世師表。孔子一生勤學好問,孜孜不倦,學而 不厭。子曰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學也。”孔子有一次 進入太廟,為了不失禮節,事事都要問太廟的人,“子入太廟,每事問”就是這 件事情的記錄。“孔子師項棄”來源于一個有趣的兩小兒辯日的故事。一日孔子 出游,見兩個六、七歲的兒童在戲耍,為了一個太陽中午時近還是早晨近的問題 在爭吵,稍小一點的兒童說:“早晨太陽離我們最近,中午遠,因為早晨太陽 大,近的看著大,遠的看著小。”稍大一點的兒童說:“早晨太陽離我們遠,中 午近,因為近的感覺熱,遠的感覺涼。”孔子對此不能分辨,兩小兒笑了。《戰 國策》說:“夫項棄生七歲而為孔子師。”后世都以項橐為早慧兒童的代稱。以 孔子圣人的身份,如日的名聲,尚且向一個七歲的兒童求教,真是“古圣賢,尚 勤學”呀。孔子認為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 之。”孔子刻苦而好學,不恥下問,終于成為學富五車又德高望重的圣賢,受到 世人千載的頂禮膜拜。現代人就缺古圣賢這種謙虛的學習態度,我們應該反思自 己,見賢思齊,向古人學習勤學好問的精神。
仲尼:孔子名丘,字仲尼,春秋時代魯國人。
項橐:七歲為孔子學琴老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