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君子居則貴左,用兵則貴右。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為上。勝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。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。吉事尚左,兇事尚右。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處之。殺人之眾,以悲哀泣之,戰勝以喪禮處之。
fū bīng zhě , bù xiáng zhī qì , wù huò è zhī , gù yǒu dào zhě bù chù 。
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
jūn zǐ jū zé guì zuǒ , yòng bīng zé guì yòu 。
君子居則貴左,用兵則貴右。
bīng zhě bù xiáng zhī qì , fēi jūn zǐ zhī qì ,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 , tián dàn wéi shàng 。
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為上。
shèng ér bù měi , ér měi zhī zhě , shì lè shā rén 。
勝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。
fū lè shā rén zhě , zé bù kě dé zhì yú tiān xià yǐ 。
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。
jí shì shàng zuǒ , xiōng shì shàng yòu 。
吉事尚左,兇事尚右。
piān jiāng jūn jū zuǒ , shàng jiāng jūn jū yòu , yán yǐ sāng lǐ chǔ zhī 。
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處之。
shā rén zhī zhòng , yǐ bēi āi qì zhī , zhàn shèng yǐ sāng lǐ chǔ zhī 。
殺人之眾,以悲哀泣之,戰勝以喪禮處之。
關鍵詞:老子,道德經
兵器啊,是不祥的東西,人們都厭惡它,所以有“道”的人不使用它。君子平時居處就以左邊為貴而用兵打仗時就以右邊為貴。兵器這個不祥的東西,不是君子所使用的東西,萬不得已而使用它,最好淡然處之,勝利了也不要自鳴得意,如果自以為了不起,那就是喜歡殺人。凡是喜歡殺人的人,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。吉慶的事情以左邊為上,兇喪的事情以右方為上,偏將軍居于左邊,上將軍居于右邊,這就是說要以喪禮儀式來處理用兵打仗的事情。戰爭中殺人眾多,要用哀痛的心情參加,打了勝仗,也要以喪禮的儀式去對待戰死的人。
“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”
兵之用武器,是不祥之物,人人都厭惡它,所以有“道”行的人都不會去使用它。
“君子居則貴左,用兵則貴右。”
君子都是以左面為貴,用兵時都已右邊為貴。(這里大家可能會不太懂,老子有個圖片大家可以看一下“左青龍,右白虎”龍之祥,虎之兇)
君子都是以左面為貴,用兵時都已右邊為貴。(這里大家可能會不太懂,老子有個圖片大家可以看一下“左青龍,右白虎”龍之祥,虎之兇)
太極八卦圖
“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為上”
兵之用武器是不祥之器,非君子所用之器,只有在萬不得已之時使用,使用也要淡然處之適可而止,達到目的即可。
“勝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。”
即使勝利了也不要沾沾自喜,沾沾自喜的意者其喜歡殺人。
“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。”
沾沾自喜樂殺人者,就不能再天下取得真正的成功。
“吉事尚左,兇事尚右。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處之。”
吉祥的事情以左面為上,兇惡的事情以右邊為上,偏將軍做站之時居左,上將軍做站之時居右,這里言意就是要把戰爭當作喪事來看。(這里就好比陰間和陽間一樣,做站不管那方勝利了或者失敗了,都會損失都會有人喪失生命。所以要把帶兵打仗當作喪失來看待。)
“殺人之眾,以悲哀泣之,戰勝以喪禮處之。”
殺人眾多,要以悲哀的心情去叼念他們,即使是打了勝仗,也要以喪事出來處理。
這一章仍是講戰爭之道,是上一章的繼續和發揮。上一章著重從后果講,這一章以古代的禮儀來比喻。按中國古代的禮儀看,主居右,客居左,所以居左有謙讓的意思,“君子居則貴左,用兵則貴右”。老子認為,兵器戰爭雖然不是祥的東西,但作為君子,在迫不得已之時,也要用戰爭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,只是在獲取勝利時不要以兵力逞強,不要隨意地使用兵力殺人。相反,對于在戰爭中死去的人,還要真心表示哀傷痛心,并且以喪禮妥善安置死者。
[長篇大論]
記得人家孫子兵法里面曾經說過,最好的將軍打仗是不用兵的。就是要和平眾生平等,不管是那個國家的人,他都是人地球村乃是一家人,當天地萬物從無到有不就是慢慢的發展的嘛~ 所以作為中國人不要有分別心,不管他是美國人還是德國人,都是一家人對人都要彬彬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。
非好戰的諸葛亮
兀突骨謂孟獲曰:“果不出大王所料。”孟獲大笑曰:“諸葛亮今番被吾識破!大王連日勝了他十五陣,奪了七個營寨,蜀兵望風而走。諸葛亮已是計窮;只此一進,大事定矣!”兀突骨大喜,遂不以蜀兵為念。至第十六日,魏延引敗殘兵,來與藤甲軍對敵,兀突骨騎象當先,頭戴日月狼須帽,身披金珠纓絡,兩肋下露出生鱗甲,眼目中微有光芒,手指魏延大罵。延撥馬便走。后面蠻兵大進。魏延引兵轉過了盤蛇谷,望白旗而走。兀突骨統引兵眾,隨后追殺。兀突骨望見山上并無草木,料無埋伏,放心追殺。趕到谷中,見數十輛黑油柜車在當路。蠻兵報曰:“此是蜀兵運糧道路,因大王兵至,撇下糧車而走。”兀突骨大喜,催兵追趕。將出谷口,不見蜀兵,只見橫木亂石滾下,壘斷谷口。兀突骨令兵開路而進,忽見前面大小車輛,裝載干柴,盡皆火起。兀突骨忙教退兵,只聞后軍發喊,報說谷口已被干柴壘斷,車中原來皆是火藥,一齊燒著。兀突骨見無草木,心尚不慌,令尋路而走。只見山上兩邊亂丟火把,火把到處,地中藥線皆著,就地飛起鐵炮。滿谷中火光亂舞,但逢藤甲,無有不著。將兀突骨并三萬藤甲軍,燒得互相擁抱,死于盤蛇谷中。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,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,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,皆死于谷中,臭不可聞。孔明垂淚而嘆曰:“吾雖有功于社稷,必損壽矣!”左右將士,無不感嘆。
制 楚
齊國任用管仲為相,不僅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得很好,而且還征服了周圍許多諸侯小國,只剩下楚國不聽齊國號令了,這成為了齊國成為爭霸中原的燃眉之急。
齊國的幾位大將紛紛向齊桓公請戰,要求帶兵攻打楚國。管仲聽了連連搖頭,他對大將們說:“齊楚交戰,兩敗俱傷,不僅要用完我們齊國的多年積蓄,而且齊楚兩國的百姓也將永無寧日。”
大將軍們啞口無言,等著管仲拿出好的主意,管仲卻不慌不忙,帶著人去看煉銅的去了。
一天,管仲帶著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國去買鹿。當時鹿在其他國家都是稀有的動物,僅僅楚國才有。但當時楚國的人們卻只把鹿作為一般的可食動物,用很少的錢就可以買到一頭。管仲派商人四處揚言,說齊桓公好養鹿,不惜重金收購鹿。
齊國商人開始購鹿,三枚銅幣一頭。過了十幾天加價為五枚一頭。
楚國的楚成王和大臣們得知此事,很是高興,他們認為齊國很快就要遭殃,齊桓公會像十年前的衛國國君好養鶴一樣而喪失國家,他們楚國就可以坐得天下了。
管仲又把鹿價提高到四十枚銅幣一頭。
楚人聽說一頭鹿能與千斤糧食價格相同,便紛紛制作獵具,奔向深山去捕鹿,不再種田,連楚國的官兵也帶著武器偷偷上山打獵。
一年間,楚地大荒,土地無人耕種,銅幣卻都堆成了山。后來楚國人沒有了糧食,想用銅幣買糧,卻又無處可買。因為管仲早已發出命令,禁止任何諸侯國與楚國通商,不得賣糧食給楚國人。
這樣一來,楚國軍隊也人饑馬瘦毫無戰斗力。楚成王無可奈何,忙派大臣去同齊國講和,同意不再割據一方,保證接受齊國號令。
管仲不用一兵一卒,不動一刀一槍,就制服了本來非常強大的楚國。
1、夫兵者:一本作“夫佳兵者”。兵者,指兵器。夫,作為發語詞。
2、物或惡之:物,指人。意為人所厭惡、憎惡的東西。
3、貴左:古人以左為陽以右為陰。陽生而陰殺。尚左、尚右、居左、居右都是古人的禮儀。
4、恬淡:安靜、沉著。
5、悲哀:一本作哀悲。
6、蒞之:到達、到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