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字令·投袁大琴南①
深情似海,問相逢初度②,是何年紀?依約而今還記取③,不是前生夙世④。放學花前,題詩石上,春水園亭里。逢君一笑,人間無此歡喜⑤。
無奈蒼狗看云⑥,紅羊數劫⑦,惘惘休提起!客氣漸多真氣少⑧,汩沒心靈何已⑨?千古聲名,百年擔負,事事違初意。心頭閣?、?,兒時那種情味。
我們的友情情深如海,在童年第一次相逢的時候,我們才剛過了幾歲的生日?依稀還記得那些回憶,是今生,不是前世。記得我們放學歸來,在庭園中玩耍,春水蕩漾,我們在花前的石上寫下詩句。與你相逢,彼此一笑,只覺得人間沒有什么比這更快樂的事。
無奈的是,自從我們分別后,人間諸事變幻不定,我也歷盡坎坷,這些年來的遭遇不堪提起。我漸漸變得虛偽而不真誠,心頭的靈氣都被淹沒殆盡。少年時曾想過要名垂千古,在這一生中對社會擔負起責任來,然而如今萬事都事與愿違。心頭回蕩的,是兒時的那種純真的友情。
①百字令:詞牌名,即“念奴嬌”。雙調一百字,前后闋各四仄韻,一韻到底。此調不甚拘平仄。上下闋后七句字數平仄相同。袁大琴南:袁桐,字琴甫,號琴南,杭州錢塘人。曾官通判,為袁枚之侄。能詩,善隸書,精篆刻。定庵少年同學,共師事宋璠。
②初度:謂始生之年。因稱生日為初度。
③依約:隱約。
④夙世:佛教語,又稱“宿世”。指前生注定。
⑤作者自注:“乃十二歲時情事。”
⑥蒼狗看云:即自云蒼狗。謂時間流轉,比喻世事變幻無常。
⑦紅羊劫:指災難。古人迷信,以丙午、丁未是發生災難的年份。而丁、丙均屬火,色赤,故曰“紅”。未屬羊,因稱“紅羊”。故稱國家變亂為紅羊劫。
⑧客氣:指言行虛矯,并非發自真誠。《宋書·顏延之傳》:“客氣虛張,曾無愧畏。”
⑨汩(gǔ)沒:淹沒。 心靈:心頭的靈明。
⑩閣:通“擱”,留存。王維《書事》:“輕陰閣小雨,深院晝慵開。”
《百字令·投袁大琴南》是清代文學家龔自珍所作的一首詞。上闋寫遇見兒時的朋友,追憶兒時的快樂,下闋悲嘆成人后的不如意。這首詞感慨今古,抒發人生不如意的痛苦,但主體上歌頌友誼,禮贊童年,格調朗健,給人溫暖和慰藉,感情真摯,抒情委婉細膩,層次清晰,語言曉暢,立意深邃。
《百字令·投袁大琴南》當作于嘉慶二十一年(1816年),作者年僅二十五歲,時在蘇州?!抖ūQ詞選》:“按曰:定公幼時從宋魯珍學。在塾中與袁琴南友善,因填此詞以記爾時情景。”
上半闋以“情深似海”破題,以寬廣深厚、涵納萬物的大海形象,表達了對舊友的無限深情。“相逢初度”啟下六句對兒童情事的回憶,描寫的是平凡而又瑣碎的生活細節,但在詞人筆下則情趣盎然,彌漫著清新而率真的空氣。作者對童年往事的懷念,充滿了天真的喜悅。作者依約記得的是,放學時于花叢前的石頭上題詩,在春水園亭里戲鬧的生活。末了詞人用“人間無此歡喜”來評價這段難以忘懷的童年樂趣,讓人感到十分親切。
下半闋是寫現實的,即感今之作。以“無奈”二字,卻將一切欣喜化為烏有,由爛漫的年少光陰走人了“事事違初意”的成人世界:世事無常,國難不斷??筛钊藗牡氖?ldquo;客氣漸多真氣少”,日月如梭,世事滄桑,人心不古,與童年時代相比,作者看到了世上那種“客氣漸多真氣少”的虛偽現象,還嘗到了“事事違初意”的苦辣酸甜。人與人之間已無多少真情實意,這更加襯托了兒時天真爛漫、無憂無慮生活的難能可貴。詞的末尾,作者呼吁,要在心里永遠裝著兒童時代那種天真無邪的情味。
這首詞以上下闋分寫昔日今朝:兒時往事是“放學花前,題詩石上,春水園亭里”,生動活潑的畫面,充滿明亮而溫暖的色彩,兒時情感是“逢君一笑,人間無此歡喜”,一派不沾染任何人世俗務的天真爛漫。下闋轉頭以“無奈”二字領起,感情色彩陡然一轉。“蒼狗看云,紅羊數劫”,高度概括十多年間的個人與國家的巨變。國如斯,人如斯,少年的理想和追求都早已被無情的現實擊破,“事事違初意”,這是何等的沉痛。踏入成人世界后,心靈的被淹沒,被玷污,不僅是龔自珍個人的悲劇,也是無法生存在理想空間中的人類共同的悲劇。末尾二句則再次回照全文,使全詞顯得情味不盡。全詞從上闋的歡快明媚過渡到下闋的深深壓抑,詞的章法、筆力的變幻,思力、才情的跌宕,都令人驚嘆不已。
龔自珍 : 龔自珍(1792年8月22日~1841年9月26日)清代思想家、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。27歲中舉人,38歲中進士。曾任內閣中書、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。主張革除弊政,抵制外國侵略,曾全力...[詳細]